美国再次提供核武器支持英国,表面针对俄国,实则维护英国尊严

2008年普京向美国传递了许多善意,结果让奥巴马决定把驻英的核武器撤掉。其实这并不是美国想着和俄罗斯搞好关系,而是奥巴马觉得,把反导系统搞进去比放核武器更有效率,他想趁着美俄关系比较融洽的时候,把反导系统直接布到波兰到波罗的海那一线。不管美国的动机是什么,那几年的英国确实没美国核武器了。

几天前,英国媒体又突然放出消息,说美国又把核武器部署到英国去了。这事儿无疑让当前的俄乌局势变得更紧张了。

重新回到英国的,是那款B61型战术核弹。这款核弹从1961年就开始研发,到了1966年正式投入量产,之后又发展出了不少不同型号,爆炸威力从300吨到30万吨不等。一说到当量,咱们得提提传统的“度量衡”。美国当年在广岛投下的那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当量大约在1.5万吨左右。

这就把B61的性能特点展现出来了,作为战术打击用的核弹,它既能由战略轰炸机投放,也适合战斗机来运。特别是那款300吨爆炸当量的,明显是为F18、F15这类战机量身定做的。为了实现当量的灵活调整,B61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不光核弹威力可以变,还能改变发射的方法。

比如,B52大型轰炸机投放时,B61就是以正常自由落体的方式进行;要是由超音速战机投掷,就会启动B61内部的气体弹射系统,炸弹自己会弹出一个降落伞,让核弹在高速超音速状态下快速减速。这一操作显示出B61具备了精准打击的能力,否则也不会有300吨当量的版本呀。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B61又增加了精确制导模块,使得核弹的打击更为精准。根据美国官方披露的一些数据,通过“惯性导航加上卫星定位”这套技术,轰炸的误差控制在30米以内。对于一款战术核弹来说,这种误差几乎可以算作不存在。

考虑到有时候目标隐藏在坚固的深层混凝土建筑里,第11代的B61还装配了钻地弹头模块。前端的钻头连接着高碳钢制成的中部弹壳,能够深入地下3到6米后引爆。对于藏身在坚固建筑中的敌人来说,效果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因为普通炸弹只会引发大范围的爆炸,而这个钻地核弹可以引起地下震动,这样一来,一连串的地下防御工事也许都能因此被摧毁掉。

现在美国在英国使用的可是B61的第12代,这款核弹的性能是目前最顶尖的了。虽然表面上看,这样做增强了对俄罗斯的核威慑力,可实际上也显示出英国的尴尬处境。

说到核打击本领吧,联合国五常里面,排名靠后的两家就算是“残废”了,因为另外三国都搞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法国在1998年经过战略评估后,把陆基核导弹给停用了,只靠海基和空基的武器平台。那一年,英国也退役了“火神”战略轰炸机和搭配的WE177核导弹,从那以后,英国就只有海基发射平台了。

这些年呀,英国海军发展得不算顺风顺水,战略核潜艇都显得老旧了,一旦新型的战略核潜艇跟不上进度,英国可能就成了五常里唯一没有核威慑力量的国家。所以说,英国只能在陆基和空基两种平台里挑一,结果就是优先考虑成本比较实惠的空基平台。

他们从美国买了F35战机,这种飞机能带战术核弹。那么问题来了,英国到底得配备什么样的战术核弹呢?答案就是:没有!

英国目前还没有自产且与F35相配套的空射核武器,自己研发能力也不够,于是选择美国的B61核弹成了当下最合适的方案。美国重新在英国部署战术核弹,与英国共享这些核武器的意图,挺明显的啦。

有人可能会琢磨了,美国是不是挺乐意把这种核武器交给英国呢?

问题是,美国为什么不太愿意呢?要知道,英国海基的导弹也是美国产的,也就是说,美国实际上掌握了英国核弹的发射权限,平时维护的花销还能跟英国一起分担,这不挺划算的吗?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