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2天,以色列官方公布惊人数字:国家经济已面临崩溃危机!

以色列官方亲手撕开了一道经济伤疤,一组来自其官方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对一个现代化经济体造成的直接冲击。仅仅12天的冲突,就足以让整个季度的经济数据由正转负。

今年第二季度,以色列经济直接萎缩了3.5%。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原本在4月和5月表现良好的经济势头,在6月份因为与伊朗的军事对抗而急转直下,最终被完全拖垮。

战争账本上的惊人赤字

这并非一个抽象的宏观数字,它渗透在经济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从4月到6月,以色列的商业部门产出收缩了6.2%,这意味着大量的商业活动陷入停滞。

普通民众的消费也未能幸免,私人消费下降了4.1%。当空袭警报成为日常,人们躲进庇护所,正常的消费活动自然无从谈起。更具长远影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暴跌了12.3%,这无疑是对未来经济信心的沉重一击。

对外贸易的平衡也被打破。商品和服务出口下降了3.5%,而进口(不计国防采购)却逆势增长3.1%。这一出一进之间,以色列的对外经贸收支状况迅速恶化。

看不见的硝烟,更沉重的代价

官方的季度报告只是一个开始。更深层次的损失评估,揭示了更为惊人的画面。以色列银行行长阿米尔·亚隆在6月下旬曾透露,单是军事行动的直接开销就接近60亿美元,这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

但这仅仅是军费账。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克里格给出了一个更全面的估算。他认为,如果将民众财产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全部计算在内,以色列的总体损失可能高达115亿至178亿美元,占其经济总量的2%到3%。

对岸的伊朗也没能幸免

在这场经济消耗战中,伊朗付出的代价甚至更为沉重。战争的硝烟同样笼罩着它的经济。根据经济学界的评估,6月的冲突让伊朗至少损失了6%的国内生产总值。

安德烈亚斯·克里格的估算更为具体,他认为伊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在240亿至350亿美元之间,这相当于其38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6%至9%。

贸易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伊朗海关的统计显示,6月份的非石油出口总额仅为34亿美元,比一年前锐减了34%。此外,伴随军事冲突的网络攻击和临时的互联网管制,也让其数字经济遭受重创,交易量收缩了三成,损失约1.7亿美元。

结语

从纯粹的经济账本来看,这场持续12天的远程交锋没有赢家。双方都为冲突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尽管因为武器技术等领域的差距,伊朗的经济损失比例远大于以色列,但战争的创伤是双向的。

冲突的短期震荡已经过去,但后续影响仍在发酵。伊朗在战后可以专注于休养生息,而以色列却仍深陷在另一场耗资巨大的加沙战争中,其经济的流血远未停止。这笔账,恐怕还要算上很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