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遭美中夹击,莫迪里外不是人,总统令引爆危机
大家有没有发现,印度最近在国际上真是“炸锅了”,莫迪左右逢源,结果里外不是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本来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外交灵活性曾被寄予厚望,想两边都占着好处,可如今为何频频碰壁,连莫迪这样有手腕的领导人都应付不过来?
事情要从印度抢着跟俄罗斯做生意说起。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石油变得“便宜又好”,印度马上抓住机会大量进口,根据国际能源署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买原油的份额一下子涨了几倍,几乎成了全球最大“买家”之一。这个决定让印度国内油价稳定了一阵,民众也觉得政府很有能耐。但好景不长,美国发现印度和俄罗斯走得太近,马上不高兴了。美方直接加征高额关税,不给印度好脸色,搞得印度对外的贸易和经济压力陡增。其实美国对印度的惩罚动机也很现实——不愿让俄罗斯因为印度的大批石油订单而经济受益,更不愿让印度“钻空子”,所以下起手来根本不手软。
同时发生着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和印度的极大区别对待。2023年中美经贸摩擦僵持不下,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延长关税休战,看起来像是给中美关系留了余地。可一转头,对印度却摆出另一副面孔,继续加税,而且力度逐年增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实力雄厚,有底气反制,谈判桌上的筹码多不胜数,美国当然不敢轻举妄动;而印度基本没啥让美国忌惮的底牌,只能被动挨打,现实很残酷,国际博弈就是这样。
或许有人会说,那莫迪聪明着呢,他可以再想办法。其实莫迪确实早就动了这些心思,看到美国一直收拾印度,他干脆主动想拉拢中国。印度对中国释放了不少善意,有合作的想法,就是想用改善中印关系来给美国施加压力,争取一些主动权。可中国并没有完全买账,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并没有跟印度联手围堵美国。结果,莫迪的如意算盘没打响,反而显得两边都不讨好。你看,这种左右摇摆的策略,最终还是没法让印度在谈判桌上多出点底气。
有意思的是,印度在多边国际组织的社交圈也变得越来越孤立。上合组织是中国、俄罗斯主导的,将印度纳入看起来是想一起合作区域安全和发展。偏偏到2023年6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当着各国代表的面拒绝签署合作声明,场面一度尴尬。别的成员国都在强调团结,只有印度一副事不关己、不愿深度合作的态度,不但影响了上合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也体现了印度自己心里打的“小算盘”。有专家分析印度不断表现消极,是担心完全跟着中国和俄罗斯走,会被西方孤立,但太独立又让自己没朋友。这种两边都防着、谁也不真心靠近的状态,让印度“越走越窄”。
印度到底该依靠谁?遍观整个印太地区,答案也不理想。印度加入了“四方安全对话”,这可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工具之一。和日本、澳大利亚联手组了Quad,表面上是加强区域安全,背后美国希望拉印度一起围堵中国。但印度就是“不好使”,始终坚持自己也要有一套战略自主,不愿被美国当成“工具人”。这份独立倒是值得尊重,可惜Quad需要大家合作,而印度经常掉链子,结果导致美国和日本都很头疼。
实际情况就是,印度既不愿完全倒向美国,又不像中国这样有足够谈判本钱。加上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又顶着美国的压力,很容易两边都成了“不是人”。有专家指出,印度默默承受着石油进口的风险,一旦美国真铁了心实施制裁,印度经济可能遭受重创,但如果放弃俄罗斯优势资源,日常能源供应也要出大问题。两难困境下,印度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
更令人无奈的是,多边合作圈里印度也不愿敞开大门。在上合组织里“冷脸”,在Quad里“玩自主”,在美国面前又显得软弱,被中国和俄罗斯视为“不可靠”,就连自己国家的民众也越来越质疑政府的外交能力。市场舆论、国际专家近期的调查都显示,莫迪被困在这种左右逢源却频频失利的圈子里,最后基本上没能帮印度带来更多利益,反而让各种压力接踵而至。
其实,从全球数据来看,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增加,直接让美印关系陷入僵局,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金额,过去一年暴涨四倍以上。反观中国,美国做事小心翼翼,中印博弈中印度总是处于下风,印度原本希望依靠和中国搞好关系去给美国施压,但事与愿违,中国没有松口,印度等于自讨没趣。能源、贸易、战略合作,全都成了拉锯战,莫迪原本希望的灵活外交反倒让国家利益陷入“真空”。
有国际关系专家甚至辛辣点评,说印度表面上看很活跃,其实是“最孤独的大国”。它在区域组织中举棋不定,在超级大国面前又没太多底气,不管怎么调整战术,现实都不会轻易变好。尤其是涉及能源战略,美国不愿看俄罗斯因印度受益,俄罗斯依赖印度出口,中国则不断强化自身在上合、Quad等组织中的角色,三方博弈让印度总是掉在夹缝里。
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是,莫迪每次对外的表态和实际行动,常常不一致。比如这头在上合组织里讲需要加强反恐和安全合作,转头不肯签简简单单的一纸声明;在Quad里说要共同维护南亚和平,其实私下又在跟美方讨价还价关税问题。长期下去,这种两头左右的态度很容易被国际社会贴上“不可靠”的标签,这也是印度最近参与全球事务都很难获得“真正话语权”的根本原因。
更不用说在国际舞台上,印度希望既能用俄罗斯便宜原油养活经济,又不愿为此得罪西方阵营,结果搞到最后每个合作伙伴都觉得印度“不够诚意”。莫迪左右为难之下,不仅没有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反而让印度的外交重心越发摇摆。前脚踩进了美日澳的安全框架,后脚又在上合组织里扮演“异类”,不想完全选边站,却又无法推动真正大的合作行动。
其实印度当下的困局,在全球化博弈和地缘政治赛道上,算是“典型案例”。从全网数据来看,印度似乎总是想要两头讨好,一边向着美国争取技术和投资,一边紧盯着中国和俄罗斯的市场和安全合作。但现实不仅没能让印度变得更有分量,反而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让莫迪政府四面楚歌。现在连外交圈里的朋友都越来越少,前两年还被称为“全球增长新引擎”,如今却连上合组织内部都不爱搭理,Quad里面也是“半个局外人”,令人唏嘘。
说到底,莫迪自认为精明,实际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印度要想真正把握国际话语权,还得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继续在大国之间“表面灵活、实则软弱”地游走。世道风云变幻,总归不会因为谁的一两步外交动作就改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最新资讯
- 2025-08-23美国在20天内经济崩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而伤害了美国自身
- 2025-08-23多数人押西方取胜:对俄把握更大:中国中俄联手信心打折
- 2025-08-23一国动兵450万,时刻准备和特朗普决一死战,马杜罗:美国疯了
- 2025-08-22海报图品丨文明之光 荣耀淄博
- 2025-08-22避暑纳凉贵州行|八月好戏天天有 暑期成为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