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成交日,一个85%散户亏钱的真相,上涨背后是陷阱

今天上午,A股涨疯了! 沪指创十年新高,北证50历史性突破,4500只股票集体飘红,成交额飙到2.9万亿。 市场一片沸腾,朋友圈刷屏“牛市来了”,散户争相入场,生怕错过暴富列车。

但数据揭开另一面:牛市里85%的小散在亏钱,某券商APP监测扎心,散户交易量暴增170%,结果2100亿利润全喂了手续费。

1. 谁在狂欢? 谁在撤退?

上午领涨的是大金融和科技股:指南针2连板,液冷服务器板块20只股票涨超10%,影视、华为海思紧随其后。

但主力动向暗藏玄机,北向资金尾盘偷偷抛售,融资客借钱追高时,融券做空量同步暴增。 这种“对倒”手法,往往是机构撤退的信号。

2. 历史复刻的致命剧本

眼下行情像极了2017年底:上证一枝独秀突破前高,深证和创业板却离历史高点差30%。当时散户疯狂追涨,结果2018年A股创历史新低,千万账户腰斩。

如今同样的分化重现:沪指冲上3731点,但医药、消费等板块龙头还在低位挣扎,立方制药单日涨停靠的是治理优化消息,而非业绩爆发。

3. 情绪陷阱正在收网

经济数据其实很难看,工业增加值、零售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统统不及预期。 但市场把坏消息当利好炒:“数据越差,政策越会救市! ”

这种逻辑像极了美股泡沫期,任何利空都能被扭曲成狂欢理由。国债遭抛售,资金全涌向股市赌政策,风险偏好扭曲到极致。

1. 倒金字塔接盘

看到指数涨就急着加仓? 某私募测算:散户在3700点追加的资金量是3500点时的3倍。 这种“倒金字塔加仓”一旦回调,亏损速度远超想象。 2015年牛市顶峰,散户在4500点以上投入的资金量占全年60%,结果股灾时人均亏损53%。

2. 追热门的死亡诱惑

液冷服务器、PEEK材料概念今天涨疯,中研股份飙15%。 但历史数据冰冷:牛市末期追热门股的散户,92%会在热点切换时成为接盘侠。 像2015年“互联网+”概念,暴涨后回调幅度是板块平均的3倍,跟风者平均亏损58%。

3. 迷信技术指标的幻觉

RSI超买、MACD金叉? 这些指标在狂热市失效概率超40%。唐某某操纵案就是典型:他先用巨量买单制造涨停假象,次日集合竞价撤单诱多,跟风散户单日浮亏7万。 如今量能放大到2.9万亿,但缩量滞涨股数量激增,这是主力出货的铁证。

1. 只吃鱼身,放弃鱼尾

顶尖牛散和散户的差距不在选股,而在克制。 某持仓数据对比刺痛人心:牛散靠ETF平均赚31%,普通散户折腾个股反亏28%。 核心是守住“532配置”:50%仓位给沪深300ETF+红利ETF,30%给主线行业,20%现金应对暴跌。

2. 用规则锁死贪婪

设定机械纪律:盈利30%立即卖1/3收回本金,盈利50%再卖一半,剩余仓位破5日线清仓。 亏损更需铁律,单只股票亏总资产8%必须砍仓,就像去年教育股暴跌90%前,及时止损能保住命。

3. 在冷门处埋伏

当资金涌向AI和金融时,军工股午后突然反弹,北方长龙涨10%。 主线高热化阶段,低位板块反而安全。 就像深海经济、高股息红利股,政策已定调但尚未爆炒,成为少数能“避坑吃肉”的洼地。

市场已陷入集体催眠:经济越差,股市越涨;监管越严,游资越疯。 私募仓位升至85%,但散户开户数纹丝不动,这种“半信半疑”本是牛市中期特征,但历史总在证明:当散户开始嘲笑巴菲特过时,崩盘就不远了。

此刻最该问自己:当朋友圈都在晒涨停时,你敢不敢清仓?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