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讯智库|始祖鸟“烟花秀”灼伤安踏市值,ESG影响资本具象化

作者|方圆

编辑|念祎

排版|王月桃

编者按: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一个由“可持续发展”重新切割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慢慢形成。浪潮之下,ESG管理成为企业发展“必修课”,围绕“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议题积极探索实践。酒企作为中国代表选手,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始祖鸟一场“烟花秀”,烧到了安踏体育。作为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的重要投资方,港股上市公司安踏体育受事件影响,股价在9月22日早盘大跌逾4%,市值一度蒸发超百亿。

截至目前,日喀则当地政府就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于喜马拉雅山燃放烟花一事的调查还在继续。等待过程中,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以股价震荡为这场凌驾于生态之上的商业活动给出差评。

ESG管理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衡量上市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和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始祖鸟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句话。

近年来,ESG管理对白酒企业估值的影响肉眼可见。与生态环境深度绑定的酒业也在之列。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ESG的中式表达

ESG本就自带投资基因。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ESG”的起源——《在乎者赢》,是联合国在2004年与55家世界领先金融机构一次联合行动的结果,旨在开发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议题融入投资决策和活动指南。而诞生于此的“ESG”也随之融入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和活动中。

但在概念确定的前几年,金融市场对ESG投资的热情并不高。或者说,进行ESG投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ESG投资市场的前期发展多以投资原则确认、法律框架搭建、行业组织建立等理论层面的探索为主。

截至2009年底,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523家签约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18万亿美元。尽管成长迅速,但整体体量和市场渗透率都相对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实践推进,实际要早于国际市场上的ESG概念热潮。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先是在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阐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同时,原中国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执行作出具体规定。

同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明确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资质、任免制度和权责利分配等内部治理层面的内容;2003年9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

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后续中国企业融入ESG国际投资市场打下基础。随着ESG加速蔓延,国资委于2008年开始要求特定公司必须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这一转折加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实质性推进。

图片来源:国资委网站

与此同时,中国酒业,尤其是白酒行业,有不少酒企也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比如,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舍得酒业率先提出“生态酿酒”理念,茅台则于2006年启动“高粱基地”项目探索生态农业。

到2011年,已有超过5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就有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劲牌、古越龙山等一批酒企在列。中国酒业的ESG实践从这一阶段开始也进入新阶段。

从上述时间线来看,中国企业ESG管理方面的发展并不算滞后,但推进效率却与国际市场形成了错位。

酒讯智库对比国内外ESG管理发展历程了解到,在过去20余年里,国内ESG管理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后者以市场和投资者为驱动并形成“披露-评级-投资”闭环;相较之下,国内主要以政策和行政为核心驱动力推进发展,目前尚处于披露环节需进一步优化的阶段。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02

对接国际“语系”

经过20余年发展,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巨变,有机构测算,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其中,仅仅是2022年以来就增长了20万亿美元,三年增长近 70%。

相比之下,中国ESG投资规模预计达到20万亿-30万亿元左右,公募基金ESG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从现阶段的规模来看,中国的ESG投资市场在全球ESG资产版图中占比有限。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中国企业一直在探索国内实践与国外标准接轨的可行路径,以填补内生动力的差异造成的国内外市场发展错位。

以中国酒业为例,部分企业在部分披露内容上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如在治理框架上,贵州茅台引入“双重重要性”框架,确保报告结构与全球投资者对话体系一致;在环境指标上,珍酒李渡披露范围3碳排放,贵州茅台进行水足迹和产品碳足迹测算,遵循国际评级机构的数据量化要求;在社会指标上,珍酒李渡对供应商ESG表现实行动态考核,茅台将供应商碳足迹纳入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在治理指标上,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建立符合国际预期的风险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贵州茅台《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打通“语言体系”的成效很快得到检验。今年7月,国际权威指数公司MSCI将贵州茅台的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水井坊、泸州老窖的MSCI ESG评级从BB级调升至BBB级,洋河股份、山西汾酒B级评级也较早前有所提升。

随着中国企业ESG管理水平的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溢价也逐渐体现出来。

3月19日,全国首单响应上交所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引的ESG多指标挂钩贷款业务正式落地。这也意味着,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被视为风险管理能力的体现,有助于获得更优的融资条件。

今年5月,澳门酒企EPSM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明确将构建ESG框架下的跨境酒类溯源体系作为其吸引国际资本的亮点之一。截至目前,该股股价已从4美元涨至36美元。扎实的ESG产品成为海外投资者迅速理解中国企业叙事逻辑的桥梁。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截图

ESG与企业估值产生联系的逻辑很简单。系统的ESG管理有效规避环境、监管及声誉风险,为长期稳定经营提供保障;ESG投入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特别是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直接降低成本。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成长性的有效因素,而反映到资本层面,便是业绩成长预期、估值上涨预期。

在显性溢价之外,一些隐性收效也在蓄力。上述提及中国酒企在MSCI ESG评级较早前有所提升,依赖MSCI指数和评级进行投资决策的7500家机构客户,将看到中国酒企在有效风险管理和企业长期竞争力方面的成长性。

可见,中国酒企ESG管理水平的提升,正在悄然提升其在全球资本眼中的投资吸引力和长期价值。从融资成本优化,到投资者基础扩大,再到国际市场准入便利,ESG脱掉“道德”标签,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财务优势和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

03

热浪之下的冷思考

中国企业ESG正在进行一轮脱胎换骨的提速发展,但同时,也在集中攻克众多问题。

以酒业为例,就目前来看,尽管部分头部企业通过评级提升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视野,但大多数企业仍存在“语言不通”的困境。如信息披露质量不足导致国际ESG评级普遍偏低;治理架构与战略缺失,影响投资者对企业长期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信心;数据管理与技术经验不足削弱ESG信息的可信度;与国际标准接轨不畅影响出海战略和全球竞争力……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估值“折价”。

当然,ESG管理是一项长周期、重资产的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重大的成本支出。这之中包含技术改造、供应链升级、数据监控、合规成本一系列的投入,给酒企,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酒企,带来了切实的成本压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广科管理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提到,ESG是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所承担的社会性责任的一种工具,但随着经济下行,境外多个市场的监管部门开始以ESG加重企业经营负担为由,陆续减少对ESG披露或投入的要求。而且ESG本身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往往缺少正相关的直接联系,甚至有些企业会针对ESG监管要求进行一些灰色操作,导致与推动ESG的初衷相悖。

在国内资本市场,ESG投资仍陷在“务虚”困境中。由于投资者对ESG 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性共识,“披露—评级—投资”闭环尚未有效运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酒讯智库表示,目前市面上ESG元素的投资标的、金融产品越发多元,出现一股ESG投资热潮,这股投资热潮只能证明认同ESG的人越来越多,但投资者在ESG如何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理解并不全面。

“ESG是考察企业经营的指标之一,并不能成为投资者的唯一考量因素。在进行这类投资时,还应该结合公司的基本面、业绩成长性以及股票价格高低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国内的投资环境中,ESG评级也不能等同于企业的投资价值。”杨德龙表示。

用学术视角鉴往知来,于酒业之变一览乾坤。酒讯智库专注于数据跟踪中国酒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创新变革路径,从新颖的角度研究中国酒业的发展特色,以独特的思维研判中国酒业竞争形势。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