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哪些信号值得重视?
330万亿货币洪流下的冷热不均:谁在借钱?谁在存钱?
央行刚发布的2025上半年金融数据,像一面照妖镜,把中国经济的真实肌理照得明明白白:一边是企业疯狂贷款搞生产,一边是老百姓拼命存钱保安全。 12.92万亿新增贷款里,近90%是企业借走的;而17.94万亿新增存款中,10.77万亿被居民死死捂在银行账户里。这场“借钱VS存钱”的冰火对决,藏着经济复苏最尖锐的密码。
11.57万亿贷款砸向哪里?
上半年11.57万亿企业贷款中,7.17万亿是动真格的中长期投资,专门用于建厂房、买设备、搞研发。 这些钱主要涌向两大领域:
制造业拿到9207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8.7%,尤其高科技制造业成吸金黑洞。 半导体、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背后,全是银行资金在输血。
基建狂魔继续发力:铁路、5G基站、数据中心吞下2.18万亿贷款,同比增长7.4%。 某国有大行客户经理透露:“城投公司凌晨排队等批贷,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根本停不下来”。
更猛的是科创企业——科技贷款余额冲到43.3万亿,22.5万亿直接砸向2.8万家科技企业。 北京中关村某AI芯片公司CEO直言:“以前求银行像讨饭,现在三天批下5000万信用贷”。
10.77万亿背后的防御姿态
老百姓对钱包的守护堪称史诗级:上半年住户存款暴增10.77万亿,相当于每天有591亿现金涌进银行! 而同期住户贷款只增加1.17万亿,消费类短期贷款甚至减少3亿元。
不敢花钱:618大促只让居民短贷微增,6月居民中长贷增量跌到近两年最低点。 广州白领李女士的账本很典型:“房贷利率降到3.1%也不敢换房,奖金全转三年定期”。
不敢创业: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主虽拿到9239亿经营性贷款,但多数用于维持现金流。 浙江义乌玩具厂老板坦言:“贷款还完旧账就存回银行,订单不稳定哪敢扩产? ”。
钱在金融系统“打转”的诡异循环
M2增速8.3%看似货币宽松,但企业活期存款(M1)仅增4.6%,剪刀差透出凉意:
左手借右手存:部分企业拿到贷款后直接转为定期存款。 江苏某建材企业财务总监承认:“4.3%的贷款成本,存三年定存还有3.8%,几乎白用资金”。
银行间利率跌穿地板:6月同业拆借利率只剩1.46%,质押回购利率1.5%,资金在金融机构空转就是流不进实体。
7.66万亿债券撑场子
当居民和企业不愿加杠杆,政府成了唯一“接盘侠”: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同比多增4.32万亿,占社融增量33.5%! 某券商固收首席比喻:“财政子弹打光七成,三季度发债空间已预警”。
五篇大文章的KPI狂奔
政策指挥棒下,银行猛冲结构性指标:
绿色金融飙出27.4%增速,光伏电站、储能项目贷款秒批;
普惠贷款覆盖7839万户,但11.2%增速背后是小微企业“被普惠”——浙江台州五金加工厂主吐槽:“30万贷款分12期还,利润刚够利息”;
养老产业突然吃香:38%的贷款增速全砸向社区食堂、护理院,北京某养老机构拿到4%利率的十年期贷款。
借钱便宜≠有人借
央行拼命压降融资成本:企业贷利率3.3%、房贷3.1%、信用债发行利率2.08%,全是历史最低。 但深圳某商业银行行长苦笑:“现在不是贵不贵的问题,是除了国企根本没人来借钱! ”。
存款大逃亡的真相:钱去了五个地方
居民存款看似激增,实则暗流涌动:
银行理财成新避风港:理财产品规模冲到31.5万亿,年化2.4%-2.8%收益碾压0.95%定存;
股市收割韭菜:A股新增开户873万户,8200亿存款冲进股市,散户以为抄底结果套在半山腰;
楼市局部回温:5月个人住房贷增5672亿,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首付15%政策催动刚需入场;
消费谨慎释放:旅游、餐饮复苏明显,五一假期机票预订量暴增40%,但人均消费缩水12%;
实体店艰难回血:奶茶店、宠物诊所等小微实体吸引存款转化,但倒闭率仍高达37%。
最新资讯
- 2025-07-26是德MX0032A和MX0041A探头MX0041A 4差分焊入式探头52GHz
- 2025-07-26十一月份党小组会议记录怎么提升体验?5分钟智能方法帮你
- 2025-07-26衡水爱采购代运营报价大揭秘
- 2025-07-26央行最新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哪些信号值得重视?
- 2025-07-26数字化拓客如何让国际物流业绩狂飙?揭秘国际物流企业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