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核技术美国半途而废,中国接手突破,造出全球最强航母引擎

中国捡起美国"核废铁",烧出全球独一份的能源神器!

戈壁滩上,一口美国50年前就掀锅的"核能铁锅",被中国科学家重新点燃了! 这口锅叫钍基熔盐堆,不用水、不怕炸、废料少到忽略不计,还能烧出700℃高温。 最绝的是,它已经装进万吨巨轮,下一步就要钻进中国核航母的肚子里!

甘肃的戈壁荒漠里,一座2兆瓦的"大锅炉"正日夜运转。 它烧的不是煤,而是一种叫"钍"的银色金属。 这口"锅"的神奇之处在于:温度飙到700℃也不会爆炸,哪怕管子破了,里头的"核燃料汤"一遇冷就凝固,放射性物质直接被锁死。

这技术其实是个"老古董"。 60年前,美国为了造核动力轰炸机,在橡树岭实验室搞出了雏形。 但因为他们一心只想造原子弹,这种发不了武器级材料的"民用锅"就被扔进了仓库,图纸直接公开,白送全世界。

谁也没想到,半个世纪后,中国把这堆"废纸"捡了回来。 2011年,中科院启动"钍基熔盐堆"计划,领头人徐洪杰带着团队扎进甘肃荒漠。 他们建基地、搞材料,八年没发一篇论文,甚至食堂都是临时搭的。

硬骨头一块块啃了下来。 美国当年卡在"锅"的材质上——700℃的氟盐像硫酸一样腐蚀金属。 中国团队搞出代号GH3535的合金,耐腐蚀性能直逼美国顶级材料。

2023年10月11日11点08分,中国钍堆首次点火成功。 紧接着2024年6月满功率运行,10月完成全球唯一一次"边烧边加料"实验。 这意味着,这口锅不用熄火就能续燃料,彻底打通了钍变铀的循环链。

中国死磕这口锅,是因为手里捏着一张王牌——钍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埋着28万吨钍,比铀矿多几十倍。 一吨钍烧出的能量顶350万吨煤,全国储量够用上万年。

更关键的是,它天生为航母而生。 传统核航母用的压水堆,得背个高压锅似的装置,还得配庞大冷却系统。 钍堆直接省掉这些累赘:常压下工作,靠空气就能冷却,体积只有传统堆五分之一。

安全性更是碾压级。 哪怕被导弹击中,熔盐流出来瞬间凝固,辐射零泄漏。 美国福特级航母的铀反应堆一旦冷却失灵,堆芯几小时就熔毁,钍堆连这种风险都彻底杜绝。

实战测试已经启动。 2023年,江南造船厂公布全球首艘核动力集装箱船,直接标明"熔盐堆驱动"。 这艘2.4万箱的巨轮,本质是给未来核航母探路的试验品。

海军研究院同步启动"舰用微堆工程",中船重工和中核集团联手攻关小型化堆芯。 按时间表,2030年前后,中国第三艘航母很可能装上这颗"钍心脏"。

美国现在才醒过神。 他们重启熔盐堆研发,但连实验堆还没建成。 五角大楼报告承认:中国在这领域已领先15年。

从荒漠里的2兆瓦实验堆,到驱动航母的超级引擎,中国用十五年时间,把美国扔进垃圾桶的技术,炼成了大国重器的核心。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