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避险地位亮红灯?研究揭川普关税考验
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元一直被视为“无可取代的避险货币”。无论是国际贸易结算、央行储备,还是跨境资金流动,美元的地位几乎牢不可破。然而,《路透》周四 (25 日) 披露的一项新研究,却为美元的“过度特权”敲响了警钟:美国总统川普提出的大规模关税方案,可能正是动摇美元霸权的关键变量。
美元的“过度特权”与全球金融核心地位
美元的避险地位源自一个金融学中的经典概念——“过度特权” (Exorbitant Privilege)。这一优势让美国得以:
以低利率借入国际资金;在全球危机中吸引避险资本;成为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角。
换句话说,美元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定海神针”。但研究指出,这种特权的可持续性,与美国的国际贸易与开放程度息息相关。
川普关税政策:美元的潜在考验
波士顿大学教授 Tarek Hassan、旧金山联准银行副总裁 Thomas Mertens 与中国人民大学学者 Jingye Wang 在研究中指出:
当美国关税提高至 26%,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临界点”可能被触发;欧元等竞争货币或将逐渐蚕食美元的市场份额;长期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打破美元的避险功能。
目前川普政府的关税水准约落在 17% 至 18%。虽然仍未触及临界点,但已经让市场出现波动。今年 4 月高关税方案刚提出时,美股、美元与美债一度同步下跌,这与以往“危机时期美元升值”的逻辑完全不同,显示市场对美元避险功能的信心曾短暂动摇。
贸易战与避险属性的矛盾
研究强调,美元之所以能在危机时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是因为美国经济波动会牵动全球需求,使资金在动荡时期自动涌入美元资产。但若美国长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逐步脱钩,美元的这一避险逻辑将受到侵蚀。
近期美元虽因美债殖利率下降与美股创新高而暂时企稳,但隐忧仍在:
若未来关税政策加码,市场恐再度质疑美元的安全属性;欧元、人民币甚至黄金,可能在长期内分流部分避险需求。
投资人该如何解读?
对于投资人而言,美元避险地位的潜在松动,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可能进入一个 “多极化”避险资产时代:
美元:短期仍是核心,但波动性加大;欧元与人民币:逐步提升在国际支付与储备中的比重;黄金:在地缘政治与货币博弈中,可能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这对投资组合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只依赖美元,而是要考虑 多元化避险策略。
总结
美元的霸权并非牢不可破。川普的关税政策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逻辑,会因政治与贸易格局而改变。虽然目前美元依旧稳固,但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人更需要 科学交易框架,才能在政策与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
📌 更多市场深度分析与策略分享,欢迎关注 诺德经济研究院。
最新资讯
- 2025-10-10国庆假期临近,新能源二手车凭成本与政策红利继续扩张,二手车交易量快速回升并推动服务与信息透明度提升
- 2025-10-09内蒙户二手旧30铲车
- 2025-10-09国补难抢,补贴名额稀少,服务业基本缺席
- 2025-10-09特朗普2000亿美元关税新政:贸易强压还是孤注一掷的险棋?
- 2025-10-09佛山至伊朗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