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为何要孤注一掷占领加沙?
8月8日凌晨,以色列安全内阁经过10小时的讨论,通过了全面接管加沙城的计划。同时还通过了一个停战的五项原则:
一是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二是释放所有被扣押的人质。三是实现加沙的非军事化。四是保持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安全控制。五是建立一个既不归属哈马斯也不归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民事政府。
以色列军方不太同意这个方案,理由是他们认为全面接管加沙城,可能会危及人质生命,另外以色列军队长期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军备也需要维修。但多数内阁成员认为,除了占领之外,无法实现击败哈马斯和解救人质的目标,因此安全内阁最终批准了内塔尼亚胡的计划。
那么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占领加沙的计划呢?
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以方的声明只是提到了以军要接管加沙城,而不是像内塔尼亚胡此前宣布的那样“全面占领加沙地带”。但《以色列时报》引述以方官员消息称,以色列内阁决定给加沙城的人两个月时间,要他们在2025年10月7日以前撤出加沙城。在那之后,以军就将向加沙城发动地面进攻,以清扫所有哈马斯残余。占领加沙城后,以军还会继续拿下其他还未完全控制的地区。由此可见,占领加沙城只是占领整个加沙地带的第一步。
实际上,目前以军已经占领了加沙地带大约80%的地方,而加沙城作为加沙地带最大的城市,既是主要人口集中地,也是以色列最后一个还没有完全控制的重要城市。换句话说,以色列占领加沙城就等同于接管了整个加沙。
其实,以色列占领加沙的计划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蓄谋已久。
由于极右翼势力的加入,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被媒体冠以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右政府”的称乎。包括内塔尼亚胡在内的多数内阁成员长期主张对巴勒斯坦强硬,希望能挣脱“两国方案”的束缚,扩大对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实际控制。
过去一年多,以色列在对抗哈马斯、真主党、伊朗等多条战线上连连得手,又得到了特朗普政府从外交到军事的全力支持。这种有史以来最有利的局面,让以色列的战略野心迅速膨胀,国内极右翼不断鼓吹“占领加沙” ,“吞并约旦河西岸”,让沉寂多年的“大以色列”构想再次死灰复燃。
以前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主要是时机还不成熟。
加沙城是加沙最大的城市,战前人口约有100万。即使在今天,仍有三十至五十万人留在这片废墟中。由于它位于加沙北部,靠近以色列的地区。因此,这里一直被视为哈马斯的大本营。以色列还怀疑,“阿克萨洪水行动”中的被俘人员也可能被关押在这里。
因此,内塔尼亚胡无论是要摧毁哈马斯,还是解救人质,加沙城都是必须攻下的目标。甚至可以说,以色列已经将能否控制这座城市是为了战争成败的标志。一旦拿下,他就可以宣告战争胜利。
可问题是,这座曾经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街巷密集、地下通道纵横,天然适合巷战与伏击。贸然进攻,伤亡必然惨重,还可能陷入长期消耗,甚至铩羽而归。因此,义军一直对直接攻打加沙城格外谨慎。
但现在情况变了。
经过两年多的高强度作战,加上今年以来的严密封锁,哈马斯的军事实力已经被大幅削弱——兵员损耗、弹药匮乏、补给被切断,防御体系和地道网络也遭到严重破坏。在以色列看来,哈马斯已经失去与以军在城市正面硬拼的能力,这让他们觉得到了“下手”的最佳时机。此时,如果把城内的居民清空,再集中兵力强攻,或许能在有限时间内拿下加沙城,把巷战的代价降到可控范围。
虽然以色列方面做出这个决定也有赌的成分,但面对军事行动接近两年,“三大战争目标”无一达成的现实。内塔尼亚胡政府只能孤注一掷,用军事冒险来掩盖政策失败。
有人说,以色列在7月份与哈马斯开启的新一轮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巨大,一直毫无进展。以色列在此时抛出占领加沙的计划,主要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准确。
实际上,以色列相比于哈马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占有绝对优势。再多一些或者少一些所谓的筹码,对谈判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相反,内塔尼亚胡一次次推翻已经和哈马斯达成的协议,然后再抛出更加苛刻、甚至不切实际的条件。本意就不是为了停火,而是为了不断升级战争制造借口。
所以这一次,内塔尼亚胡占领加沙的计划和谈判无关,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推翻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两国方案”。
在2024年以前,全球大概有138个联合国会员国已经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到了2024年,西班牙、爱尔兰、挪威、斯洛文尼亚、亚美尼亚等国又先后加入。
从今年3月份开始,由于以色列进一步收紧封锁,加沙的人道危机急剧恶化,200多万巴勒斯坦人陷入严重饥荒。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迅速升温。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今年7 月,法国、英国和加拿大也放出信号,称如果以色列不在加沙停火,他们将在9月份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事非同小可,因为这三个国家既是西方大国,还是G7成员国,一旦他们加入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阵营,不光会冲破以色列多年苦心经营的外交防线,还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更多西方国家跟风承认。未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将更加被动。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内塔尼亚胡一边加紧占领约旦河西岸地区,一边抛出“全面占领加沙”的计划。这既是向英法加三国公开叫板,也是想用“军事实力”掏空巴勒斯坦建国的领土基础,让“两国方案”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除此以外,占领加沙的计划也是内塔尼亚胡为了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又一次垂死挣扎。
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虽然是议会第一大党,但也只能依靠与右翼沙斯党和宗教势力结成联盟才稳住政权。
今年7月14日,因不满政府强迫极端正统派犹太教人士服兵役,圣经犹太教联盟党退出联合政府,执政联盟仅剩下61席。拥有11席的右翼沙斯党就成了内塔尼亚胡权力的“保险丝”,如果不满足沙斯党对巴勒斯坦强硬的要求,联合政府就将土崩瓦解。而这个情况,正是内塔尼亚胡最害怕的。
因为在加沙战争爆发前,内塔尼亚胡就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对他的多项贪腐指控进入审理阶段,被定罪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他推动的“司法改革”计划还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抗议,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几十万人走上街头,甚至连军队的预备役军官都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他的总理之位也岌岌可危。
而根据以色列的法律,总理并没有司法豁免权,一旦法院作出裁决,他随时可能被送入监狱。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必须设法自保,而唯一可行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尽可能拖延案件审理,二是牢牢守住总理宝座。因为以色列最高法院曾裁定,只要内阁多数同意,总理就可以在被起诉的情况下继续执政。
恰在这时,哈马斯发动了“阿克萨洪水行动”,以色列遭到了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突袭。可对内塔尼亚胡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反而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国内的政治焦点迅速从他身上转移到了哈马斯身上,反对派暂停了部分政治攻势,司法改革和贪腐案的争议也被暂时搁置。
随后,他就发动了加沙战争。
战时政府的紧急安全决策机制,给了他主导国家事务的合法理由。
在那以后,他就打着自卫的旗号,不断将战火引向黎巴嫩、叙利亚、也门和伊朗,并多次推翻了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因为他很清楚,一旦战争停下来,就会进入“战后阶段”,国内的调查与追责机制就会全面启动。因此,在内塔尼亚胡看来 ,持续和升级冲突,就是无限期推迟接受司法审判的手段。
最新资讯
- 2025-08-18智能诉讼新引擎:千律科技如何用数字化重塑案件管理生态
- 2025-08-18WOOHA百城百会厦门站:见证理念传承,共探发展新可能
- 2025-08-18内塔尼亚胡为何要孤注一掷占领加沙?
- 2025-08-18特朗普不去北京阅兵,转战欧洲搞“搅局”,国际政治真是瓜兮兮的
- 2025-08-18王哲林三分练准头,两天后狙击黎巴嫩内线,球迷热议信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