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迷信物品惹争议:长春喜都队遭重罚!

中乙联赛刚踢完第16轮,长春喜都队就被罚了——不是因为输球,也不是因为球员犯规,而是在客队休息室放了封建迷信物品,直接收到3万元罚单。

6月28日,中乙联赛第16轮场序第189场,长春喜都主场对阵山西崇德荣海的比赛在亚泰训练基地主体育场举行。 根据比赛监督报告、现场视频和后续听证,比赛前长春喜都的工作人员在客队休息室里放了若干“东西”。 这些被认定为“封建迷信物品”的东西具体是啥? 有消息提到类似此前其他赛场出现过的黄符,上面写着“敕令山西崇德荣海必败”之类的字样。

事情被发现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中足联)很快启动了调查程序。 比赛监督现场记录了物品存在的情况,视频资料也佐证了这一点,再加上相关方的说明和听证会,最终确认了违规事实。 7月2日,中足联发布处罚决定,明确长春喜都俱乐部存在“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处罚结果分两部分:对长春喜都足球俱乐部队予以通报批评,并罚款3万元;同时对中乙联赛长春赛区(长春喜都主场)也进行了通报批评。 这是中足联针对该事件给出的直接处理意见,没有额外附加条件。

这不是中足联第一次对类似行为出手。 2025赛季中乙联赛刚进行到第16轮,这起事件被官方定性为“本赛季中乙首例非竞技违规罚单”。 所谓“非竞技违规”,指的是和比赛胜负、球员技术动作无关的行为,比如干扰对手、破坏赛场秩序等。 中足联在处罚决定里特别提到,这类行为“严重违反联赛纪律准则”,必须严肃处理。

网友对这件事的反应挺有意思。 有人调侃“这比比赛还刺激”,有人觉得“迷信行为在职业赛场太离谱”,还有人翻出以前的类似案例对比。 比如2023年中甲联赛就曾出现过客队休息室被放置“驱邪物品”的情况,当时涉事俱乐部被罚款2万元,这次长春喜都罚3万,算是“情节更严重”还是“顶格处理”? 中足联没细说,但明确提到“造成不良影响”是关键。

再看处罚依据,中足联的《职业联赛纪律与道德准则》里有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非竞技干扰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对手休息室放置违规物品。 第十二条提到“维护竞赛公平性与赛场环境是俱乐部基本责任”,第一百一十五条则指出“扰乱比赛秩序或影响对手正常备赛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长春喜都的行为,刚好撞在了这两条规定上。

罚款3万对俱乐部来说不算天文数字,但通报批评的“污点”更麻烦。 职业联赛里,俱乐部的纪律记录会直接影响后续赛事安排、商业合作甚至球迷评价。 长春赛区也被通报批评,说明赛事主办方对主场管理也有连带责任——毕竟客队休息室属于赛区管理范围,出现违规物品,赛区监管难辞其咎。

有足球圈内部人士透露,类似事件近年来并不少见,但被公开处罚的案例不多。 主要原因是很多“迷信行为”比较隐蔽,比如偷偷放个小挂件、写张纸条,不容易被发现。 这次长春喜都的情况可能比较“明显”,比如黄符尺寸大、字样清晰,被比赛监督当场注意到,才有了后续处理。 这也给其他俱乐部提了个醒:别以为“小打小闹”没人管,只要被抓住,就要付出代价。

中足联在处罚决定里还强调了“净化赛场风气”的重要性。 2024年以来,中足联已经处理了多起赛场违规事件,包括球员暴力行为、教练干扰裁判、观众投掷杂物等。 这次针对“封建迷信物品”的处罚,是他们在“非竞技领域”的一次明确表态:不管违规行为多“不起眼”,只要影响赛场公平,就要处理。

现在再看这件事,核心其实很简单:职业联赛是专业竞技的舞台,任何试图用非竞技手段干扰对手的行为,都会被规则狠狠“刹车”。 长春喜都队这次交了3万元学费,希望其他俱乐部能引以为戒——比起搞这些“歪门邪道”,不如把精力放在训练和战术研究上。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