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艘航空母舰,12万吨级巨舰超越美舰,究竟有多庞大?

最近有传言,说我国的第四艘航母可能达到12万吨级,比美国的福特级要大不少。可是呢,航母可不是越大越好,得考虑动力装置、保障体系和整体预算这些因素。比如,传说中的12万吨航母平台,动力怎么搞定呢?今天咱们就依据我国航母发展的大致路线,猜猜12万吨航母到底有多大可能性。

咱们先说说我国航母的基本发展情况。到2025年7月为止,国内一共拥有三艘航母,分别是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这两艘辽宁和山东,都是6万吨左右的规模,用的是舰艏滑跃起飞的平台。这样设计的话,舰载机只能靠滑跃起飞,冲刺距离和挂载能力都受限制得挺严重的。到了2022年,我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了,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就能正式服役。

福建舰航母用了全通式大甲板设计,配备了三台电磁弹射器,能让各种舰载机弹射起飞作战。不管是舰载机的数量,还是起飞方式,都明显不同以往。同时,它的吨位也涨到了8万吨左右,算是8万吨级的航母平台,比起美国以前的小鹰级还要大一点。有国外媒体估计,这艘航母满载排水量大概在8.5到8.7万吨之间。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接连打造了中途岛级、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企业级、尼米兹级以及福特级这些不同的航母系列。说到小鹰级航母,算是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平台。而福建舰的吨位和框架,比起当年的小鹰级,要略大点儿。这艘航母,并不是咱们国家航母的最终目标,而更像是一个过渡型号罢了。

据国外媒体分析,福建舰有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第一,战机等待起飞的区域与第3条弹射器之间有些重叠,导致很多时候第3条弹射器不能正常使用。第二,福建舰只有两台升降机,而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都是十万吨级的平台,配备三台升降机。

其实,这并不算福建舰自身设计上的问题,更多是受8万吨平台限制。就像法国新一代的PANG型航母,也是站在8万吨级的平台上。由于空间有限,它也是安排了三部电磁弹射器和两台升降机,增加空间实在挺难,就跟福建舰的布局蛮像的。对于我国的航母未来发展来说,下一艘航母,肯定会是福建舰的放大升级版本,或者是全新的下一代航母,而不会再是福建舰的“姐妹舰”。毕竟,没有太大必要。

从航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福建舰之后,下一艘航母的排水量、设计思路和布局框架,肯定会更加成熟和先进。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有人传说我国的第4艘航母可能达到12万吨,比美国福特级航母还要大。不过说实话,作者对这个12万吨的说法持保留意见,不太相信。

因为,航母的排水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动力系统、综合成本、后勤支持这些方面,都挺头疼的。所谓的12万吨航母,实际上就是要在排水量上“碾压”美国一头。其实没那么必要,完全没有必要。武器装备的提升的结合自己海军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不能光凭空想象来做判断。

美国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全长333米,宽78米,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它配备了两座A1B型核反应堆,总输出功率达到29万马力。到目前为止,福特级依然是世界航母技术的顶尖水平。就算是咱们国家的福建舰建成后,在很多方面还得赶一赶、学一学、借点经验,不能说没有它的价值。早在70年代,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前几艍,满载排水量也就9万多吨左右。

后来建造的几艘航母,经过不断优化和测试,一步步提升到了10万吨这个级别。现如今,美国的航母吨位基本固定在10万吨左右。因为这个规格的航母,在吨位、整体成本和战斗力几个方面,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平衡。我们在航母的使用经验和发展历程上,比起美国还是差点儿火候,经验不够丰富。而在成熟的设计和技术方面,也可以借鉴、学习,用得还不错。

根据我国海军的实际需求和各种因素来看,作者觉得,我国的第四艘航母,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福建舰的放大版升级型,或者说是新一代航母的首批舰只,两者的吨位差不多接近或者达到10万吨级。绝对不是福建舰的姐妹舰那种悉数一样的模型。目前,关于动力系统,是采用传统的蒸汽动力,还是核动力,这个问题变数挺大,各方面的观点也不少,争论也很激烈。

从2025年开始,外媒陆续报道咱们国家第4艘航母的建造情况。这些都是国外媒体的猜测和报道,咱们官方没有任何确认或公开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有消息说南北两地同时动工,第4艘和第5艘航母几乎同时开始建造,让人觉得挺震惊的。

关于传言中的12万吨级航母,作者觉得几乎不太可能实现。毕竟,继8万吨级航母之后,直接走向12万吨,没太大必要,平台技术也不够成熟。毕竟,已有10万吨级航母的平台可以借鉴学习。再者,要打造一艘12万吨的航母,动力系统就得是个大难题。不管是用蒸汽动力还是核反应堆,都得面对动力不足或系统臃肿等一堆问题。所以说,好像10万吨级的航母平台,可能性更大点儿。

关于解放军海军的发展历程和变化,确实有不少故事,后续作者会陆续和大家慢慢分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