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普通投资者如何抓住这把“风险防护伞”?

央行副行长邹澜的一席话,背后是价值3.9万亿元的境外投资者需求与一场静待开启的风险管理革命。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古老的谚语在今天的中国债券市场上有着格外现实的意义。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近日宣布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境外投资者终于将获得一把期待已久的“风险防护伞”。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已高达19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这些投资者缺乏高效的风险对冲工具。

01 政策破冰:国债期货在港上市的战略意义

邹澜在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上的发言,揭示了中央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心。他提出的四项举措中,人民币国债期货的上市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这并非香港首次尝试国债期货。2017年4月,港交所曾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但最高日成交仅497手,最终在同年12月暂停试点。那么,此次重启有何不同?

债券通北向通的启动是转折点。自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从8425亿元增长至3.2万亿元。市场基础的质变为国债期货重启提供了坚实基础。

“时来天地皆同力”,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正在强化。2023年,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规模扩大至5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举措为国债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充足的现货基础。

02 功能解析:国债期货是什么?

国债期货,简而言之,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允许投资者对未来特定时间点的国债价格进行买卖预约。它好比一份“价格保险”,投资者支付少量保证金,即可锁定未来买入或卖出国债的价格。

与2017年试点相比,本次推出的国债期货有显著优化。合约规模为50万元,仅为内地一半,提高了灵活性;采用现金交割,避免离岸市场现券不足导致的交割风险。

国债期货最基本的功能是规避利率风险。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关系,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投资者可能遭受损失。国债期货则提供了对冲这一风险的工具。

举例来说,如果投资者持有10年期国债,担心未来利率上升导致债券贬值,可以通过卖出国债期货来对冲。若利率真的上升,国债现货的损失会被国债期货的盈利所抵消。

03 市场需求:为何此刻推出国债期货?

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需求正在激增。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

利率差异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当前10年期中美国债利差维持150个基点以上,人民币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从投资者结构看,境外央行等中长期投资者是主力军,占境外投资者持债量的七成。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然而,一个突出问题是: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为2%,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开放潜力。

表1: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情况(截至2025年8月)

04 实用指南:普通投资者参与路径

对于内地普通投资者,参与香港国债期货市场需要了解以下路径:

第一步,开立离岸账户。投资者需要通过具备香港业务资格的券商或银行开立离岸人民币账户,这是参与交易的前提。

第二步,了解合约细则。港交所国债期货合约面值为50万元,采用合约金额百分比报价,交易时间覆盖9:00至16:30,比在岸市场更长。

第三步,选择交易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趋势性交易是较为合适的策略。根据利率预期方向,进行做多或做空操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投资者分析债券市场走势时,需要关注经济周期、宏观经济面、通货膨胀水平等多重因素。

考虑到直接投资的风险,普通投资者也可借道理财产品参与。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可以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间接参与渠道。

表2:香港与内地国债期货市场对比

05 风险提示:投资国债期货需注意什么?

杠杆风险是首要关注点。国债期货实行保证金制度,一般只需缴纳合约价值3%-5%的保证金即可交易。这种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风险。

现金交割存在的潜在风险。与实物交割不同,现金交割依赖于交易所确定的结算价,可能存在操纵空间。投资者需关注结算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

跨市场风险不容忽视。香港与内地市场的监管差异可能带来政策风险,两地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价格异常波动。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投资者应将国债期货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此外,普通投资者还需要关注汇率风险。香港国债期货以离岸人民币计价,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实际收益。

06 前景展望:国债期货将带来什么改变?

国债期货在港上市,对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意义。香港金管局在2022年年报中明确表示,要提供多元化风险管理工具,强化香港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一创新工具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投资者可以更灵活地管理利率风险,优化投资组合收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工具的使用将日益普及,但理性投资始终是前提。

有市场人士测算,若中国债市境外持有占比提升至5%的中间水平,将带来超4万亿元的增量资金。国债期货的推出,正是为迎接这一增量资金做准备。

表3: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历程

未来已来。随着国债期货在香港市场的推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迈入新阶段。正如欧洲货币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所言:“稳定的汇率与自由的资本流动需要深度的金融市场支持。”国债期货的推出,正是中国金融市场深度提升的关键一步。

金融市场开放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正是这一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关注我,每天用数据解读科技财经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