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谎言再揭穿,军事基地遭袭击,领事馆被包围,白宫

老局还没破,新风又来了!

伊和美伊的争端暂时停了一下,但这可不代表这轮伊以的冲突彻底收场。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若伊朗继续走核武器的路子,他会站在以色列那边,支持对伊朗发动新一轮的打击 action,让中东的局势又添变数。

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中东地区又出现了四件挺引人注意的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得提到特朗普的谎言又被揭穿啦?这回是美军基地被伊朗导弹打中了。

7月12号,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坦白说,6月份那次袭击中,美国在卡塔尔的空军基地遭到了伊朗导弹的攻击。

7月11日,美联社放出一组卫星照片,显示伊朗在6月23日对驻卡塔尔的重要美军基地发动了攻击,可能击中了基地里的一个通信设备。然而,五角大楼和卡塔尔方面还没有公开说清楚这次轰炸之后,基地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6月23日,伊朗武装部队宣布对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进行了导弹袭击,伊斯兰革命卫队表示发射了十四枚导弹,还特别强调这个数量刚好对应6月21日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时用的炸弹数。而美军方面也说了,全部十四枚导弹都被拦截了,只有一枚击中了沙漠里的空地,没有落入美军基地范围,也没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看起来,随着那些卫星照片一出来,五角大楼实在撑不住了,不得不承认美军基地遭袭了。

在伊朗导弹袭击之后,特朗普陆续发了三条消息,承认伊朗打了一下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只不过力度很小,没有造成任何美国人受伤,也没什么损失。

不过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伊朗这次发起的空袭确实让美国受到了一些损失,这跟特朗普说的“完全没损伤”可不一样。

要说重点,伊朗在对美军基地发起的那轮空袭中,共发射了18枚导弹,结果有17枚被成功拦截。五角大楼后来也确认了,唯一没拦截的那枚是弹道导弹,确实击中了美军基地。由此可见,伊朗其实并不缺乏搞出重大打击的实力,只不过他们还没打算跟美国闹得不可开交。

特别是在伊朗对美军基地发动导弹袭击之前,他们还提前通知了美方,让美军人员有时间撤离。

这也许显示出伊朗想通过这次行动展现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坚决态度,传达一个信号:它有能力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但并不打算让局势变得更严重。提前通知美方,显然是为了留出一些战略上的弹性,避免激怒美军,导致他们直接卷入冲突,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防止局面失控发展。如果美国继续小看伊朗的实力,不断施加极限压力,不让步,逼得伊朗不得已进行激烈反击,那美国和以色列都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过,就在五角大楼正式承认美军基地受到爆炸袭击的时候,白宫那边的语气也跟着变了。

第二件事,就是大家关心的,有没有想过要和平谈判啊?白宫这边已经主动传出了愿意谈判的信号,挺明显的。

12号,伊朗最高领袖的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伊朗已经收到美国有关重启伊核问题谈判的消息,目前正认认真真地分析这些信息。拉里贾尼还特别指出,自从以色列、美国和伊朗之间开始有冲突以后,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已经完全不在了。

第一笔交易表面上是在谈判,实际上却在悄悄展开攻击。伊朗方面承认,在以色列发动行动之前,曾收到“友好国家”的提醒,但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很明显,伊朗太过相信美国了,以为在跟美国洽谈的过程中,以色列不会轻易动手。

第二次骗局,标榜要考虑两周,但实际上两天都没到就动手了。特朗普吹牛说,他会在两周之内做出决定,但实际上,他早就签发了对伊朗的打击令。所谓的两周期限,不过是个托辞,实际上,连两天都没过,美军已经对伊朗的核设施突袭出击了。

第三次骗术,美军还搞了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美军那边最开始神神秘秘地说,美国东部时间6月20日午夜,会有6架B - 2轰炸机从密苏里州惠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目标是太平洋西边的关岛基地。但是,实际上,却是7架B - 2轰炸机越过大西洋,紧接着对伊朗的三个核设施展开了攻击。

由此可见,美国确实把“言行不一”演绎得淋漓尽致,伊朗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面对这样的局面,尽管美国又提出了和谈的提议,但伊朗还是得提防着点,免得局势一旦又变得紧张,受到更严重的损失。

在美伊会谈的过程中,以色列最不希望看到两边和解,等美国传递出愿意谈判的信号后,以色列可能会再次出手干扰,导致伊朗可能再次陷入“包围”的境地。

就在美伊关系出现新变化的时候,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对抗也变得愈发激烈,局势变得更为紧张。

第三件事,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机场遭遇了弹道导弹的攻击,而胡塞武装在这一周内又击沉了两艘货船,事态发展挺迅速。

12号那天,也门的胡塞武装宣布,他们再次用弹道导弹对以色列境内的目标进行了打击,而且还说这次击中的很准,命中了目标。

得说一下,就在前一天,胡塞武装已经对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发起了攻击。而在过去一周里,他们在红海海域也接连击沉了两艘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

12日那天,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之前被胡塞武装袭击的两艘货船,在遇袭当时都发出了“Mayday,Mayday,Mayday,我们正遭受攻击”的紧急求救信号。事发时,这两艘货船的运营公司Cosmoship Management曾急切地向英国海军和一个欧洲海军特遣部队求援,但得到的答复是,附近没有军舰可以帮忙。

还算走运的是,在这两艘船被击沉之前,船上的人员已经被允许撤离,没造成任何伤亡。

也门胡塞武装的头头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表示,胡塞武装会继续封锁,阻止任何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在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这些地方通行。在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攻击之前,任何船只都不能在这些海域运输和以色列有关的货物。

可见,以色列这次对胡塞武装真是碰上硬茬子了,之前的空袭虽凶得很,但并没有让胡塞妥协,反倒让局势变得更激烈。

因此,11日当天,以色列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美方“能对胡塞武装目标展开更为激烈的联合打击”。以色列的解释是:“不光我们空军要对胡塞武装进行攻击,美国也应重新展开对胡塞武装的空袭,甚至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由多国参与、专门针对胡塞的行动联盟。”可是,这个要求并没有得到美国的任何回应。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可能不会为了以色列再次与胡塞武装开打,以色列很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胡塞武装源源不断地袭击以色列的同时,以色列国内也出现了一股新鲜的动荡局势。

第四个情况是,以色列爆发了示威活动,美国驻以大使馆被包围了。

12号,以色列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成千上万的示威者围堵了美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要求美国推动停火加沙地区,以及释放人质。在巴以冲突期间,以色列本土的抗议大多集中在内塔尼亚胡政府身上,这次却直指美国,还围堵了其大使馆,算是少见的场面了。

由此可见,以色列民众逐步明白,巴以冲突难以实现停火,不光是因为以色列不肯罢手,更因为外部势力的插手,美国扮演了个挺不光彩的角色。一方面呼吁停火,另一方面却给以色列提供了将近18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还多次拒绝联合国关于停火的决议,公然偏袒以色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国际社会的呼声就难以实现,停火的愿望也几次被打破。

目前的国际局势显示,想让以色列做出某些决策,似乎只能依靠美国那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了,其他国家的作用相对有限。

回想起来,特朗普在任时曾几次提出“美国接管加沙”的大胆想法。在这个问题上,以色列表现得特别不一样,它是唯一一个公开支持特朗普这项加沙计划的国家。那会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特意夸奖特朗普,说他“说出了别人都不敢提的话”。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