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背弹药打冲锋,印军遭降维打击,高原战场迎来机器战士

西藏高原的风卷着雪粒子砸在岩石上,海拔4500米的演习场气温已跌破零下15度。 解放军第76集团军某旅的战士们趴伏在冻土上,眼前的山坡陡得连牦牛都站不稳。

但几个四条腿的"铁疙瘩"正稳稳向上攀爬——它们背上驮着80公斤重的弹药箱,机械腿精准踩进碎石缝里,头顶的摄像头扫视着前方崖壁。

央视镜头记录的这个场景发生在2025年6月。 这些被称为"机器狗"的军用机器人首次列装中印边境主力部队。 76集团军隶属西部战区,常年守卫着从喀喇昆仑到藏南的边境线。

高原氧气含量仅有平原的六成,普通士兵负重30公斤爬坡就喘得嘴唇发紫,而一台机器狗能顶四名步兵的运力。

"以前冲这个陡坡得拿命搏。 "演习指挥官指着70度倾角的崖壁解释。 传统轮式车辆在这里根本用不上,印军至今要靠人力背着枪弹爬山,而机器狗的钛合金关节能像岩羊般灵活转向。

更狠的是当它们爬到山顶,背上机枪支架"咔嗒"弹开,高清瞄准镜瞬间锁定3公里外的标靶。

这些机器狗体重和成年人相当,却能扛起整箱手榴弹、反坦克火箭弹甚至榴弹发射器。 演习中三只编组的运输狗连续往返6次,把全连的弹药基数运上阵地。

有战士算了笔账:"以前派半个班运弹药要两小时,现在20分钟搞定。 省下的人力能多带两支枪。 "

真正让印军冒冷汗的还不是运力。 高原薄雾弥漫的清晨,一只迷彩涂装的机器狗潜伏在乱石堆里。

它额头的热成像仪捕捉到"敌方"哨兵正搓手取暖,镜头放大后连对方衣领上的军衔都看得清。 数据通过加密频道传回指挥车,同步出现在战士们的头盔显示器上。

某合成营营长在央视采访中拍着机器狗后背:"这铁疙瘩晚上比人眼好使十倍。 "过去夜哨要靠士兵硬扛零下20度严寒,现在机器狗能持续巡逻8小时。

更绝的是它背上35毫米榴弹发射器——炮管仰角抬起的瞬间,2公里外模拟印军碉堡的水泥靶炸出漫天烟尘。

西部战区公布的实弹视频显示:机器狗用5.8毫米机枪进行移动射击,10发子弹打出98环的成绩。 这个精度比普通步兵高出40%,因为它搭载的火控系统能自动测算风速湿度。

操作员躲在800米外的装甲车里遥控,子弹打完了直接遥控狗体自爆——7月演练中就有机器狗扑进"敌"火力点,炸塌了模拟工事。

印度《欧亚时报》哀叹边境印军的处境:当解放军战士喝着保温壶里的热茶指挥战斗时,印度士兵还在用血肉之躯背运物资。

有印军军官私下抱怨:"我们要打穿机器狗的心脏部位才能让它报废,可那铁疙瘩个头比藏獒还小! "

成本账更让印军绝望。 美军同款"大狗"机器人单价超过20万美元,解放军这款造价只要1.5万到3万美元。

76集团军合成旅整建制列装了上百台,总花费还没美军买5台的钱多。 央视镜头扫过机器狗生产车间:每90秒就有一台下线,机械臂正在焊接的底盘堆成小山。

印军去年测试过法国造的两腿机器人,结果在拉达克摔断了"腿"。 他们咬牙采购的英国机器狗更搞笑——需要士兵举着遥控器跟在后面跑。

有中国军工专家在《兵器》杂志揭秘:国产机器狗自带5G集群模块,单台基站能指挥3公里内上万台机器狗协同冲锋。

目前76集团军的合成营已形成新战法:两只机枪狗正面压制,运输狗顶着弹药箱穿越雷场,侦察狗绕到悬崖侧面定位坐标。

7月初的演练中,原本需要两小时攻克的堡垒阵地,45分钟就被"钢铁狗群"撕开缺口。 所有受伤人员数据栏赫然写着"零伤亡"。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