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20支俄军敢死队投入战斗:包围上万乌军,还有最后5公里
俄军与瓦格纳的突击力量近期采用新的攻坚模式,组建超过二十支规模在25人左右的小型突击队。这些队伍的成员都经过严格筛选,装备精良,配有高精度狙击步枪、重机枪以及先进的单兵火箭筒,火力配置相当强悍,专为城市巷战和拔点作战设计。
这些突击队内部结构清晰,通常分为突击小组和火力掩护小组。行动时,两组紧密配合,交替掩护向前推进,力求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撕开对方防线。这种战术在争夺巴赫穆特火车站等关键据点的战斗中得到体现,突击队不分昼夜地轮番冲击乌军阵地,持续施加压力。
为保持进攻的连续性,前线指挥官会不断投入新的突击小队,避免因疲劳或伤亡导致攻势减弱。这种不间断的冲击给防守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迫使其不断消耗有生力量和弹药储备,逐步蚕食防御纵深。这些小型化、精锐化的突击单元,在打破僵局、逐个清除火力点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目前的战场焦点集中在巴赫穆特城区及周边。俄军已经控制包括师范学院、第7中学以及体育馆在内的多个重要建筑物,这些地点往往是区域内的制高点或关键路口,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控制这些区域意味着俄军在城区的立足点更加稳固,为后续行动打下基础。
在城市的东南方向,战斗依然激烈,俄军持续对肉类加工厂和汽车站区域发起攻击,试图进一步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这两个地点邻近主要的交通线路,对控制城市南部的进出通道至关重要。争夺这些区域的控制权,直接关系到能否彻底切断城内守军的补给。
而在巴赫穆特的南北两翼,俄军的钳形攻势取得显著进展。两支主要的突击力量正在逐步压缩包围圈,据估计距离完全合围城内上万乌军仅剩下大约5公里的缺口。北面的乌军主要依托剩余的4个支撑点进行防御,这些据点构成阻止俄军北翼合围的关键障碍。
南面的乌军则主要依靠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阵地进行抵抗,该区域地势相对开阔,便于组织防御,但也面临被侧翼包抄的风险。根据一份近期泄露的美国国防情报局文件评估,巴赫穆特地区的俄军总兵力约为2万9千人,而城内及附近区域的乌军兵力则估计在1万人左右。
从更宏观的战略层面看,俄军当前的行动目标明确,意图通过在巴赫穆特的进展,逐步向西推进,最终抵达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军队核心防御地带斯拉维扬斯克城的外围区域。占领斯拉维扬斯克将对整个顿巴斯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是俄军重要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乌克兰方面则针锋相对,其战略意图在于寻找机会,尤其是在南线,试图通过反击切断俄军的地面补给线,将俄军控制区域分割开来,从而孤立其部分兵力。实现这一目标将极大削弱俄军在南部的作战能力,甚至可能扭转战局。
为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双方都在不断加强战场感知能力。无人机、电子侦察、卫星图像等多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以求实时掌握对方动态。战场监控与反监控的较量日趋激烈,信息优势成为影响作战效果的关键因素。
同时,双方都在后方集结大量的预备队,准备投入到未来的决定性战斗中。据统计,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各型装甲车辆已超过1000辆,但这些援助分散到乌军各个作战营后,平均每个营可能仅能分到三到四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关键方向形成装甲突击力量的能力。
根据2025年4月的一些战报信息,俄军宣称在单日战斗中消灭大约1140名乌克兰士兵,并摧毁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在内的大量军事装备。这些数字反映当前战场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双方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在军事行动持续的同时,外交层面的博弈也在进行。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提出一项“就地停火”的方案,其核心思路类似于朝鲜半岛的“三八线模式”,即以当前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实现停火,但这可能导致冲突的长期化和领土的实际分割。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类提议表示反对,他坚持要求实现“立即、全面和无条件”的停火,并强调俄军必须从所有乌克兰领土撤出。双方在停火条件和谈判前提上存在根本性分歧,这使得短期内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前景并不明朗。
围绕停火谈判,双方的立场差异巨大,反映各自对战争结局的预期和底线。俄方希望巩固现有战果,而乌方则力求恢复领土完整。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的战事和外交努力仍将充满变数和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 2025-07-26印度宁得罪全球也要锁死旁遮普,锡克人若独立,印度真要崩
- 2025-07-26冲突未停止,以总理地位不保,转移内部危机,伊朗战争倒计时
- 2025-07-26保加利亚后悔决定:放弃中国高铁选西班牙,交付问题显现
- 2025-07-25仇恨催生!乌民反骨打赏俄,征兵办成靶子,无人机替天行道
- 2025-07-2542*4超前小导管42*5隧道用小导管在施工中的钻孔及安装详情